致敬三十年 | 陶瓷壓機:從零突破到反攻海外,國產壓機闊步邁向全球
2017-06-18
前言
2017年6月1-4日,中國國際陶瓷工業技術與產品展覽會將迎來30周年盛典。在近千家展商中,以國產壓機為首的陶瓷機械設備生產商是展會規模成長的主力軍,國產壓機企業的崛起、設備數量的激增,都帶動著相關配件及產品的井噴式生產與更新。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國內陶瓷機械企業生產的壓磚機仍停留在手動工作的原始階段,對自動壓磚機的研發處于完全空白狀態。而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以日本、德國為代表的陶機制造強國,其壓機工作方式早已實現自動化。
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伴隨著整個中國建陶產業的蓬勃發展,國產壓機迅速崛起。以科達、恒力泰為代表的國內陶機生產企業,在壓機生產研發、提高科技含量等方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和發展,持續為國內建陶行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數據統計顯示,國內的壓機市場由1983年以前的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到2007年前后進口壓機市場份額降至10%以下。同時,近年來在全面取代進口設備、主導國內市場的同時,以科達、恒力泰為代表的中國壓機裝備企業也加速了布局海外市場的步伐,并且在與國際陶機巨頭的交鋒當中,已逐漸占據明顯優勢。數據統計顯示,到目前,科達、恒力泰總共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海外新興市場半數以上的份額,在國際舞臺上向全球建陶行業彰顯“中國制造”的成績單和品牌魅力。
1989年8月12日,國內首臺自動液壓壓磚機——YP600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成型裝備從原始的手動工作方式正式邁向自動化生產,實現了零突破。
1999年4月,中國第一臺大噸位壓機——KD3200由科達研制成功。當年10月, KD3200參加了建國50周年成就展,獲得了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行業的高度評價。
1989年,國產壓機實現零突破
資料顯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國內陶企仍以使用手動壓磚機為主,效率低下、生產不穩定,并且勞動強度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這一尷尬處境,直到1984年才迎來曙光。
作為親歷了國內第一臺全自動壓磚機YP600設計開發、生產試驗、投產應用的整個過程的恒力泰總工程師韋峰山(當時在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工作,1998年加盟恒力泰)而言,他見證了中國陶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歷史時刻。
韋峰山回憶,在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和石灣陶瓷機械總廠三家單位的共同攻堅克難下,歷經數載,到1988年,終于生產制造出第一臺YP600樣機。1989年8月12日,在佛山市政府小禮堂隆重舉行了由國家建材局科技發展司主持的高規格鑒定會議,YP600獲得了“填補國內自動壓磚機的空白,正式標志著中國陶機走上自主研發的國產化道路”的極高榮譽。
同年,第一臺YP600自動壓磚機正式在石灣建陶廠投入使用。事實上,由于穩定實用的特點,第一臺YP600連續“服役”超過了24年。期間,雖然歷經風雨滄桑,也幾經易主,但它直至2013年仍在正常工作,被視為中國陶機的脊梁的象征,為中國建陶工業最為波瀾壯闊的24年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業內認為,YP600型壓機的成功研發,在國內陶瓷壓磚機的發展歷史上意義非凡,它打破了國外品牌的長期壟斷地位,標志著國內壓機生產制造企業從生產傳統的手動雙盤摩擦壓磚機向高科技的全自動液壓壓磚機產品結構轉型邁出了劃時代的一步。
此后,廣東科達機電(科達潔能前身)、湖南五菱、福建海源、唐山輕機、景德鎮陶機等陶機企業也紛紛加入自動壓機的研發生產行列。自此,陶瓷自動壓磚機開始快速進入國產化時代。
KD3200,大國崛起
在國產壓機實現自動化后的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陶瓷成型裝備的發展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仍充滿了崎嶇與波折。
上世紀90年代無疑是中國建陶產業的快速發展期。這一時期,中國建陶產業開始迎來了第一輪發展的黃金時期。到1993年,中國陶瓷磚產量首次躍居世界首位,初步奠定了建陶生產大國的基礎。
1998年8月,已經成長為國內陶機裝備制造領域優秀企業的廣東科達做出了攻克大噸位壓機難題的決策。到1999年4月,科達成功推出了國內第一臺大噸位壓機——KD3200壓機,此舉在當時引發了轟動。當年10月,科達KD3200壓機作為建材行業的最新成果,代表建材工業取得的最新成就在“建材工業輝煌50年”展區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成就展,獲得了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行業的高度評價。
業內曾如此評價:科達KD3200大噸位壓機的推出應用,結束了在大噸位壓機領域洋品牌獨步市場的現狀,引領國內大噸位壓機迅速普及,為我國建陶產業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實際上,對于國產大噸位自動壓機的生產研發而言,1999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內以廣東科達、佛山恒力泰、福建海源為代表的陶瓷機械企業紛紛在大噸位自動壓磚機的生產研發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當年在廣州流花路廣交會老館舉辦的陶瓷工業展上,廣東科達展示了國產第一臺大噸位自動壓磚機KD3200,福建海源展示了HP2600、佛山恒力泰展示了YP1680等大噸位自動壓磚機,國產大噸位自動壓磚機的生產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成績單:國內90%以上市場,海外新興市場半數以上份額
國產壓機在“大型化”的道路上,亦經歷了可靠性差和斷立柱等問題。在2000年—2003年前后的幾年時間里,恒力泰、科達等陶機企業通過對國產化壓機不斷進行抗疲勞研究、制造工藝研究等攻關,終于徹底解決了國產壓機可靠性及耐用性技術不成熟等問題。
韋峰山介紹,2005年前后,國產壓機加速了創新發展的步伐,主要體現在主機結構和系統配置開始走向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道路。這一時期,國產壓機的主機結構日漸趨向于以鋼絲纏繞結構為主,該結構更適合陶瓷壓機高周疲勞工況及經久耐用的特征,克服了此前梁柱結構壓機斷立柱等問題。同樣在這一時期,國產壓機的液壓系統也不斷得到創新提升,壓機更節能、更高效、更耐用,整體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與此同時,科達、恒力泰在這一時期也紛紛加大產、學、研的合作力度,高端技術不斷得到開發,并迅速轉化成產品,專業人才也不斷得到培養。
數據統計顯示,到2000年后的十多年間,以壓機為代表的國產陶機裝備技術不斷走向成熟,并以其高性價比、本土化服務等優勢,逐漸發展成國內市場的主流。以壓機為例,該領域由1983年以前的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到2007年前后進口裝備市場占有率降到了10%以下。
同時,中國陶瓷壓機國產化率已在多年前迅速上升至90%以上,早期占據中國市場的唯高、萊斯、娜塞提以及日本Nikkei等企業,均已“被迫”退出中國,目前僅剩意大利薩克米等極少數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著極為稀少的市場份額。
尤其在最近幾年,在全面取代進口設備、主導國內市場的同時,以科達、恒力泰為代表的中國壓機裝備企業也加速了布局海外市場的步伐,并且在與國際陶機巨頭的交鋒當中,成績驕人,已逐漸占據明顯優勢。
實際上,經過多年耕耘,科達設備已經出口到東南亞、美洲、非洲、西亞、中東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通過多年對海外市場的謀篇布局,恒力泰壓機也先后出口到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相繼在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設立了海外售后服務點。
作為國產壓機出口的主力軍,科達、恒力泰在國際上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成為全球壓機市場上的主流品牌,也成為薩克米等世界陶機巨頭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數據統計顯示,到目前,科達、恒力泰總共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海外新興市場半數以上的份額,在國際舞臺上向全球建陶行業彰顯“中國制造”的成績單和品牌魅力。
而在幾年前,海外市場仍處于歐洲知名陶機品牌的絕對壟斷之下。在海外市場取得的成功,更進一步印證了國產壓機的加速崛起和國外客戶對“中國制造”的認可度提升。
創新求變,不斷提升
縱觀近年來國內外陶瓷行業的發展趨勢,大噸位、超大噸位的壓機設備將是成型設備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一方面,“大而薄”的陶瓷磚產品迎合全球建陶產業發展趨勢,而大噸位、超大噸位壓機讓陶瓷磚產品做得更大、更薄變成了可能;另一方面,國內建陶產業的升級發展亦助推了壓機向大噸位、超大噸位方向的發展。
從國際陶機巨頭近兩年的發展態勢來看,對超大噸位壓機設備的投入研發力度均可見一斑。
西斯特姆公司在2014年廣州陶瓷工業展上展示了其最新研發成果——5萬噸無模具壓機GEA。另一國際知名陶機裝備企業SITI B&T集團也于2015年9月在CERSAIE博洛尼亞展會期間,正式推出了25000噸的SUPERA壓機。此外,SITI B&T集團在2016年廣州陶瓷工業展上又一次展示了4萬噸的無模具壓機SUPERA。
可見,超大噸位的成型設備已成全球趨勢。但遺憾的是,受制于科研水平,長期以來,國內陶機裝備企業在研發萬噸級超大噸位壓機的道路上一直裹足不前。直至2015年,這一遺憾終于再次成為了歷史。
2015年12月,由恒力泰自主研發的亞洲首臺萬噸級壓磚機——YP10000正式投放市場。次年2月,YP10000在蒙娜麗莎集團正式投產,首創2400×1200mm超大規格陶瓷薄板。YP10000型壓磚機是中國陶瓷成型裝備領域的里程碑之作,標志著中國陶瓷成型裝備領域由此進入萬噸級時代。
此后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里,以科達、恒力泰為代表的國內陶機裝備企業在超大噸位壓機的研發生產領域取得了一次次突飛猛進的進展。
2016年7月,科達首臺萬噸壓機——KD10008在峨眉山金陶瓷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投產;2017年3月2日,恒力泰YP16800壓機再次在蒙娜麗莎集團正式上線投產,并成功壓制出1220×2440(mm)超級陶瓷大板; 3月7 日,廣東科達的扛鼎之作——KD16008超大噸位陶瓷壓機揚帆印度市場;3月28日,恒力泰與廣東祥達創展陶瓷企業舉行戰略聯盟簽約儀式,恒力泰YP20000壓機上線祥達創展,助力企業邁進“大”時代……
來自科達、恒力泰的信息均透露,當前研發3萬噸及更大噸位壓機的技術工藝已基本成熟,國產壓機下一階段的發展,將取得更大的成果。據業內人士分析,更高科技、更節能環保和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超大噸位壓機,將是成型設備領域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國產陶瓷壓機創新發展軌跡
●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國內陶企仍以使用手動壓磚機為主,工作方式原始,效率低下,且極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 1984年,“大噸位球磨機和自動液壓機研究開發”項目由當時國家建材局正式牽頭立項;
● 1985年,“球磨機及自動液壓機項目”正式交由原國家建材局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開發設計;
●1989年8月12日,國內首臺自動液壓壓磚機——YP600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成型裝備從原始的手動工作方式正式邁向自動化生產,實現了零突破;
● 1999年4月,中國第一臺大噸位壓機——KD3200全自動液壓壓磚機在科達研制成功,同年9月通過了國家級新產品鑒定;當年10月, KD3200代表建材工業取得的最新成就參加了建國50周年成就展,獲得了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行業的高度評價;
● 2012年,科達將旗下壓機產品全面升級到第五代產品——08系列大噸位壓機及寬體機,在節能降耗、高效穩定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2014年,恒力泰完成了其YP系列壓機向09系全面升級的進程,升級后的09系壓機性能更優異、更受客戶認可;
● 2015年12月,由恒力泰自主研發的亞洲首臺萬噸級壓磚機——YP10000正式投放市場,中國陶瓷成型裝備領域正式邁入萬噸級時代;
● 2016年7月,科達首臺萬噸壓機KD10008在峨眉山金陶瓷業投產;
● 2017年3月2日,恒力泰YP16800壓機在蒙娜麗莎集團正式上線投產,成功壓制出1220×2440(mm)超級陶瓷大板;
● 2017年3月7 日,廣東科達的扛鼎之作——KD16008超大噸位陶瓷壓機楊帆印度市場;
● 2017年3月28日,恒力泰與廣東祥達創展陶瓷企業舉行戰略聯盟簽約儀式,恒力泰YP20000壓機上線祥達創展,助力企業邁進“大”時代。
節選自《陶瓷信息》